南德五湖影展台片共襄盛舉

7月下旬到8月上旬在南德斯坦柏格(Starnberg)舉行的「五湖電影展」再度邀請台灣參加。下週將放映台灣參展2014柏林影展的「白米炸彈客」和「總舖師」。 今年第8度舉辦的「五湖電影展」(Fuenf-Seen-Filmfestival)是巴伐利亞邦的5個景點地區在夏天共同推出的藝文盛事,重點是介紹中歐地區的影片。 由於史坦柏格與新北市是姐妹市,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台灣影片參展這項非營利性質的影展。透過中華民國駐德國代表處慕尼黑辦事處的接洽,近年來在影展推出多部台灣電影業的新作。 今年在影展放映3部台灣製作的劇情片:7月29日放映「總舖師」、7月31日放映「一首搖滾上月球」、8月2日放映「白米炸彈客」。 Read more [...]

德國巴伐利亞中文學校期末聯歡精彩紛呈

    新華網慕尼黑7月26日電(記者朱晟)德國巴伐利亞州中文中心學校26日下午舉辦2013-2014學年期末聯歡會,師生們共聚一堂,精彩紛呈的表演贏得滿堂喝彩。     聯歡會分上、下半場,20多個節目包括舞蹈、話劇、歌曲等多種形式,全部由學校學生和老師出演,吸引了包括學生家長在內的數百人到場。     聯歡會以《燈籠舞》開場,孩子們一登場,就吸引了全場目光。喜慶統一的服裝,整齊劃一的動作,配以中國風音樂,孩子們表演得十分賣力,觀眾們欣賞得如癡如醉。一曲舞完,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除了多彩節目表演外,校方還特意穿插安排了畢業典禮和抽獎環節,鼓勵和肯定學生們一個學年以來取得的成績。     巴伐利亞州中文中心學校校長全向明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學校從一開始只有兩個班、24名學生,發展到目前的400名學生,其中40%的學生來自中德混血家庭。他說,德國社會對華人認可度越來越高,從社會各方捐助、申請校舍的審批等各個方面,學校都獲得了越來越好的條件,同時十分感謝中國駐慕尼黑總領事館的幫助與協調。     據了解,聯歡會是巴伐利亞州中文學校的傳統,每個學年畢業時舉行一次。巴伐利亞州中文中心學校成立于1995年,是該州中文學校中規模最大的一所。 Read more [...]

德軍醫奪巴伐利亞體育獎

    【本報綜合報道】71歲的德國國家隊隊醫兼拜仁慕尼黑駐隊醫生梅拿禾花夫(Hans-Wilhelm Muller-Wohlfahrt)於上周六晚在慕尼黑獲得巴伐利亞體育大獎,藉以表揚其精湛醫術對受傷球員的貢獻。  力主帶紐亞小豬拿姆戰世盃  德國醫神於1977年為拜仁服務,1995年始擔任國家隊隊醫,他是德國奪得巴西世盃的幕後英雄,深受球員及教練信任,禾花夫坦言:「我獨自決定帶同紐亞、舒韋恩史迪加及拿姆3名德國國腳赴巴西參賽,旁人眼中他們全部備受傷患困擾,難以披甲。教練路維曾致電問我有關情況,我答只需一點時間辦妥。」他擁有出眾的觀察力,在決賽看見基迪拉在熱身時有點古怪,雙手檢查後即知悉他小腿有傷,使路維臨時換基藍馬落場,避免基迪拉受傷。  另外,禾花夫認為國腳經過漫長的球季及世盃後應要有一個稍長的休息,如「小豬」須至少6周休息,惟拜仁於8月13日的德國超級盃硬撼多蒙特,4日後於德甲對禾夫斯堡。 Read more [...]

德國取締一新納粹組織

    新華社慕尼黑7月23日電(記者朱晟)德國巴伐利亞州內政部23日在其網站發表聲明,取締一個名為“南部自由網路”的新納粹組織。       聲明說:“這個組織從事違背憲法的活動,採取的方式極具侵略性。”       巴伐利亞州內政部長約阿希姆·赫爾曼當天在新聞發佈會上解釋說,“南部自由網路”本質上是“弗蘭肯行動前線”的替身組織,“弗蘭肯行動前線”因為從事違憲活動已於2004年被取締。“南部自由網路”沿用“弗蘭肯行動前線”的人員、理念、目標和行動方式。     赫爾曼認為,此次取締行動是對巴伐利亞州的新納粹組織的“重大打擊”。他說:“此次取締及相應措施再一次強調,州政府採用所有法律手段,有效制止新納粹活動。”       當天早上,調查人員對“南部自由網路”成員及支援者位於巴伐利亞州北部霍夫市的會面地點展開徹底搜查。巴伐利亞州內政部的聲明說,查抄的文件、活動方案顯示,“南部自由網路”及其擁躉受納粹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且極具暴力傾向。內政部之後沒收了這處由該組織頭目家屬提供、用於碰頭的房產,以及多種納粹宣傳材料。(完) Read more [...]

德國巴伐利亞農業與鄉村政策解析如何支持家庭農業」(下)

編按:本文為新世紀台灣文教基金會「響應2014聯合國國際家庭農業年—台灣農業的發 展策略」座談會,與談紀錄,經演講者同意轉載於上下游,分享德國支持家庭農業的具體作為。閱讀本文上篇請點選這裡。 演講者:吳勁毅/台灣城鄉發展學會理事長、國立東華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陳雪琴/記錄整理 ──────────────────────────────────────────── 三、推廣再生能源 巴伐利亞強調自己的能源自己救、自己的能源自己提供,若一味依賴全球能源市場的供應則會有風險。台灣目前所使用的木材是來自哪裡?自己生產的嗎?台灣本身有多少平地從事造林?這些造林地所生產的木材會拿來進行商業使用嗎?我相信答案是不會的。我們將山上的木頭砍下來,會造成環境災害?但是,政府在平地造林又要做什麼?答案還是不知道,凸顯台灣農業政策在許多環節是與現實環境出現脫節的現象。 四、環境補貼政策—農耕地景的資助方案 牧羊人與其所養的羊在德國的農業政策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台灣我們如果發現有人在山上養羊,直覺會認為他在破壞水土,譬如:台灣的中海拔或高海拔山區的農業,一般人直覺是在破壞水土,一旦當你真正深入做生態研究時,赫然會發現如果德國的牧羊人一旦不再牧羊,山上再也沒有羊群啃食野草時,會造成野草陸續消失,最後形成森林。 我們一直以為高山上都是森林是件好事,其實不然。因為草裡面藏了很多草本保育類的植物,當羊不再吃草,原本應是野草生長的地方,卻變成森林後,保育類的植物就會消失殆盡,其實並不利於自然環境的永續生長。 事實上,從中古世紀起,就有巴伐利亞的牧羊人,圖五(左)顯示,他們在阿爾卑斯山區穿梭,牧羊的路線每一個箭頭都代表著五、六百公里的長度。經過漫長的歲月,羊和當地的環境已經建立一種農業環境生態共構的關係。 隨後根據實地田野調查研究,發現如圖五(右)所示,每一隻羊身上可劃分出不同的區塊,反映每一種植物的不同高度,羊經過這些植物旁邊的時候,會把植物可以繁殖的種籽帶在身上,如同被鬼針草粘到一樣。羊身上的數字代表該區塊,有多少種類的植物會透過放牧的羊群,四處傳播。 圖五、高山地區牧羊路線與草本植物傳遞關聯性研究之說明圖 由此可見,原來牧羊這件事與當地農業生態的永續經營息息相關,牧羊人的貢獻不容抹煞。下圖六(左)顯示,阿爾卑斯山的山區牧牛這件事,扮演當地環境的照顧者,既然這麼重要,為了繼續維持阿爾卑斯山牧草地上豐富的花與植物的種類,特別計算可以補貼每一個牧羊人多少錢,希望他能繼續做下去。 另外,下圖六(右)顯示,為了維持高山牧草,因為高山很陡沒辦法用機械割草,巴伐利亞政府就花錢補貼進行人工割草,維持這種高山牧場的地景,如果不能繼續維繫,那麼高山牧場就會不見,自然無法留住高山的農業文化,屆時阿爾卑斯山也就不再吸引觀光客前往消費。 圖六、「永續的農業發展在巴伐利亞」政策說帖(續3) 台灣很多人一看到坡地很陡峭,總認為水土不易保持一定會流失,事實上這是一種錯誤且缺乏研究的直覺。巴伐利亞政府推動政策投資,補助牧牛的人任由這些牛群繼續在高山牧場上啃草,他們推動的政策,不僅是提供補助給錢,而且農業部門會利用衛星科技去空拍高山的生態環境,檢視高山牧牛的人是否有在認真放牛,然後再仔細計算該區域應該要種多少棵樹,以維護當地的自然生態。 政府透過補貼及監測雙管齊下,民眾自然會覺得花錢政策補貼是正確的,不是政府官員亂花錢或是貪污,這個政策稱為「農耕地景的資助方案」,亦即所謂的環境補貼。 巴伐利亞進行環境補貼政策的背景即是這樣產生的——除了有紮實的研究為基礎之外,然後鼓勵農民繼續從事農作,這些農業全都是家庭農場,才有可能維繫出如此優美的山景,吸引全世界的觀光客不遠千里而來消費觀光。此外,他們也希望養牛的人牧草地不要灑農藥,連政府要支付多少錢?這些金額都經過縝密的研究計算,並納入單位面積的牛不能過度圈養等原因考量等等,最後在當地自然就會出現生物的多樣性。 五、成功經營農場的關鍵 如下圖七(左)顯示,這位是唸農業科系的女孩提及「在我對於農耕的好奇,以及知識的探求的努力下,我的田不會出現我不想看到的草」,這句話背後的真正意涵是「今天,農場的規模面積已經不是決定性因子,而是一個家庭農場能否快速反應市場的變化、面對成功的農場經營,以及務農的家庭是否已具備足夠的能力?」所以需要更多年輕人的投入,與更多專業技能的訓練。 家庭農場專業技能的訓練,可分為三大面向:(1)農業(Landwirtschaft)技術的訓練;(2)家計(Hauswirtschaft)的訓練:涉及人口的變化、村落發展的變化以及農業栽植方式的變化等,從事農業的人必須要能夠跟得上這些變化;(3)林業(Wald Read more [...]

德國巴伐利亞農業與鄉村政策解析如何支持家庭農業(上)

本文為新世紀台灣文教基金會「響應2014聯合國國際家庭農業年—台灣農業的發 展策略」座談會,與談紀錄,經演講者同意轉載於上下游,分享德國支持家庭農業的具體作為。本文分上、下兩文,閱讀下文請點選這裡。 演講者:吳勁毅/台灣城鄉發展學會理事長、國立東華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陳雪琴/記錄整理 ──────────────────────────────────────────── 當一個國家把家庭農業視為農業政策的核心,究竟國家該做什麼事?政府僅僅強調小農存在的重要性還不夠,還必須提出哪一些重要的訴求或主張,才能真正讓家庭農業變成國家農業發展的核心政策。以下我要向大家介紹德國巴伐利亞的農業與鄉村政策,看看德國是如何支持家庭農業: 壹、巴伐利亞的土地使用狀況 世界上最重視小農的國家是德國,其中又以巴伐利亞邦(Bayern)為代表。檢視1980年到2010年之間,巴伐利亞邦的經濟發展,在歐盟排名為第六位。在德國整個國家工業經濟表現如此搶眼之下,巴伐利亞的農業面積雖然有下降,仍然維持50%上下的農地,但是森林的面積卻持續成長(請見下表一)。 究竟巴伐利亞邦是如何做到的?從大農和小農數量的消長可以看到,其實巴伐利亞邦幾乎都是家庭式的農場,從1949年世界大戰剛結束,每一個家庭的農場經營面積是9.4公頃(請參見表二),隨後逐年上升,一直到2010年為止,已成長到30.9公頃。可見隨著社會工業化程度愈來愈高,德國農場總數與農業人口不斷流失(參見表二與表三),可耕作的農地並沒有大量消失或改作他用,大多數依然留在願意務農的農民手上。 對照台灣與德國農戶的平均耕作面積來看,台灣的數字表現(表三),從1960年代起每一個農戶平均耕作的面積從0.91公頃,隨後持續下降,2005年為0.72公頃,變動的幅度不大。反觀德國每一個的農戶的平均耕作面積,從1960年代的9.3公頃、1970年代有11.7公頃、1980年代15.3公頃,持續上揚一直到2005年則達到47.3公頃。 我們政府一再重申重視農業、重視農民的發展,但從實際經營面積來看,如果沒有政府提出具體可行的政策配套是做不來的,這是台灣和德國兩國政府對於農業發展的立場與態度上的最大差異。 其實全世界各國朝向工業化的發展過程當中,農業就業的人口一定會下降,其關鍵在於當務農的人口下降時,這些農地會不會繼續留在願意務農的人手上?下圖一是典型巴伐利亞邦的鄉村風景,是不是非常漂亮?最遠端則是阿爾卑斯山以及森林,這全都是靠家庭農業維繫出來的,僅是靠政府政策的推動是無法維持這樣美麗的景物。 怎麼說呢?「農民」的德文為「Bauer」,如果是「農民的」形容詞則為「bäuerlich」,可是當巴伐利亞人說「農民的地景」(Bauernlandschaft)時,意思就是指「小農」。由此可知,顯然在巴伐利亞的文化當中,他們相信唯有小農才能造出如此秀麗的地景風貌,這是當地觀光業者吸引全世界觀光客爭相造訪的經營之道。 圖一、典型的巴伐利亞地景 貳、永續的農業發展—以巴伐利亞為例 圖二、「永續的農業發展在巴伐利亞」政策說帖   巴伐利亞在去(2013)年提出一個全新的政策說帖——「永續的農業發展在巴伐利亞」(Nachhaltige Read more [...]

德國巴伐利亞州6月份通脹率為0.7%

  德國巴伐利亞州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6月巴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增長0.7%,繼5月份0.6%以來,繼續保持較低水平。   6月份巴州食品價格總體漲幅僅為0.4%,但漲跌不一,其中同比價格漲幅較高的是酸奶和鮮奶,漲幅分別為10.6%和6.0%。同期蔬菜和水果的價格同比降幅明顯,分別下降了7.4%和2.7%;雞蛋價格同比下降12.0%。  6月份巴州能源價格普遍下降,其中取暖用油價格同比下降3.2%;汽油價格同比下降0.3%;天然氣價格同比下降0.3%,而電價則同比上漲了1.0%。  2014年6月巴州平均住房租金(不含附加費用)同比上漲了1.5%。同期價格明顯下降的商品依然是高級科技電子產品,其中電視機價格同比下降8.6%;手提電腦價格同比下降9.7%; Read more [...]

4月份德國巴伐利亞州外貿進出口出現下滑

  德國巴伐利亞州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4月巴州外貿出口額達到142億歐元,同比下降2.5%;進口額123億歐元,同比下降1.0%。  4月份巴州對歐盟國家的出口額將近75億歐元,同比下降3.6%,占其出口總量的52.6%。其中對歐元區國家的出口額達到48億歐元,同比下降7.3%,占其出口總量的33.7%;同期,巴州從歐盟國家的進口額達到75億歐元,同比增長2.2%,占其進口總量的60.9%,其中從歐元區國家的進口額為46億歐元,同比下降1.6%,占其進口總量的37.0%。  除歐盟國家以外,2014年4月巴州最重要的出口國家分別為美國、中國和奧地利。4月份巴州對中國的出口額為14億歐元,同比增長7.4%。同期,巴州重要的進口國家分別為奧地利、美國、捷克、義大利和中國。當月巴州從中國的進口額為8億歐元,同比下降4.0% Read more [...]

多國搜救隊救出德洞穴探險員

【大紀元6月19日報導】(中央社柏林19日法新電)德國救難人員今天成功救出一名受傷的洞穴探險隊員,為他受困11天的磨難及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地下深處的大規模搜救行動劃下句點。 高山搜救官員在救難人員抵達洞穴口時說:「我們已將受害人送上地面,他正接受急救。」這時1一架直升機在洞穴口等候。52歲洞穴探險人員魏斯特豪瑟(Johann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