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德國大選還有一周時間,默克爾政黨優勢凸顯。當地時間9月15日,德國最大州巴伐利亞州選舉結果出爐,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在政黨的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CSU)獲得絕對多數票,給默克爾成功連任再吃一顆定心丸。
盟友告捷“關鍵州”選舉
巴伐利亞州的議會選舉被視為是22日德國大選的前哨戰。巴州人口約1250萬,如果把其看作一個小國家,該州算得上是歐元區第六大人口和經濟強國。本次選舉結果顯示,基社盟贏得49%的選票並取得議會絕對多數優勢,為默克爾角逐連任打下強心針。對默克爾來說,姊妹黨完勝巴伐利亞的確具有積極意義。基民盟秘書長Hermann Groehe表示,“這次地方選舉強勢推進了全國大選局面,雖然優勢方已顯現,但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能妄下勝選論斷。”
本次選舉稍顯美中不足的是,打亂了默克爾與自民黨聯合執政的契機。巴伐利亞州政府此前是由基社盟和自民黨聯合執政,後者在本次選舉中未能達到所需的5%選票,僅獲得3.2%被排除在州議會之外,這對默克爾組建聯合政府出了一道小難題。如果自民黨在一周後的大選中獲得的票數不足以進入聯邦議院,“黑黃聯盟”(基民黨和自民黨)將成為泡影。
據悉,主要反對黨所獲選票與基社盟距離較大,最大的在野黨社民黨獲得了20.6%的選票,綠黨獲得了8.6%。綜合民調結果,選前一周,基民盟及默克爾獲得的支持率最高,不過尚未達到獨立執政的絕對多數,使其必須和其他黨派組成聯合政府。如果自民黨在聯邦議院選舉中繼續低迷,則“聯盟黨”很有可能選擇聯手社民黨組成一個“大聯合政府”。不管是德國國內還是歐盟成員們,都希望看到基民盟和社民黨能組建大聯合政府,但兩黨卻同時否認了這一可能性。
歐洲或現政策轉變
在默克爾政黨勝券在握的情況下,外界猜測,歐洲可能迎來政策轉變。此前,默克爾用緊縮政策扼住了歐盟成員國的咽喉,讓南歐很多國家陷入衰退狀態。在巴伐利亞州選舉結束後,外界幾乎確定默克爾會順利進入第三任期。投資者認為,默克爾連任後可能一改之前的“小氣”政策,出臺一係列刺激措施重新振興歐洲。印度《經濟時報》評論稱,如果基民盟和社民黨形成大黨聯合政府,那麼帶給歐洲的政策變革將非常激進。德國大選結束得越早,對歐洲越好,因為德國可以盡快擺脫“救火員”的身份,著眼于歐洲長期發展。
在國內,默克爾在第三任期也會阻力不斷。無論是默克爾政黨還是反對黨,都想在本次選舉中打出經濟牌。默克爾雖然在歐元區內不受歡迎,但是在國內卻頗受好評。從巴州選舉可以看出,該黨之所以遙遙領先歸功于該國經濟發展穩定,且失業率極低。巴伐利亞州州長以及基社盟黨首Horst Seehofer表示,“真正讓我開心的是,巴州的年輕人失業問題已經消除。”據悉,德國總體失業率為6.8%,巴州的失業率卻為3.8%,這是默克爾政黨在該州勝選的關鍵因素。
德國是外貿出口型經濟,能否延續經濟勢頭還要看該國工業界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工業佔據了德國經濟總量的1/4,而全德超過800萬人受雇于“德國工業聯合會(BDI)”的會員企業,創造出就業機會就意味著可以拉到足夠選票。但默克爾獲得連任後也存在一個棘手問題,那就是解決工資差距問題。雖然德國經濟發達,但很多人稱德國是“低薪國”,與其他盟友不同的是,德國一直以來並未設定最低工資線。據調查,德國1/4的雇工約300多萬人屬于低收入人群,他們每小時的工資低于6歐元。對此,反對黨社民黨總理候選人施泰因布呂克提出“職場公正性”口號,要求企業提高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