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看世界慕尼黑酗酒節

<!–<!–
–>

  
這是 2013 年慕尼黑啤酒節的第 3 天,時間已經接近午夜,啤酒帳篷正準備休息,慕尼黑警方的特別小組則打起精神在啤酒節場地加強巡邏。

警官們 6 人一組,背靠著背站成小圓圈,蒼白的路燈下,這場景好似世紀末的僵屍電影,搖搖晃晃的人從四面八方走來。有穿著傳統皮褲的醉漢、髮型全毀的女子、吼叫吵嚷的遊客;有人對警官大罵髒話,有人打著震天價響酒嗝,有人在路邊抓兔子,喝醉的情侶舔咬著彼此頸項,更多人靜靜坐在地上瞪著遠處燈光,好像入定一樣。

慕尼黑啤酒節有不止一種面貌,而警官們眼中的,是最陰暗的一面。一位年輕警官初次在啤酒節值勤,所見景象讓他震驚,毫不客氣地說這根本是「國際酗酒節」。生長於此的慕尼黑警局局長 Thomas Obermayer 則說,他比較喜歡在戶外啤酒屋安靜喝啤酒,對又唱又跳的啤酒節沒有興趣。

在為期 16 天的啤酒節中,每天到了傍晚,飲酒作樂的人們就開始唱跳笑鬧,畢竟在幾口烈酒暖身,又灌了整公升的啤酒下肚後,任誰都很難坐得住。為了啤酒節所搭的大型帳篷,每座可以容下 7000 至 1 萬人,對飲酒醉愛熱鬧的人來說,這裡歡樂有如天堂。晚上 10 點半停止供應啤酒後,人們更要加快速度把還沒吃喝完的食物與啤酒塞下肚去。

《明鏡周刊》報導,對外國人和非巴伐利亞邦居民來說,慕尼黑啤酒節只不過是有德國傳統服飾、有銅管樂器演奏,大家可以豪飲一番的慶典而已。但它具有更深一層意義,占地 35 公頃的啤酒節場地,其實是個超乎想像的大型秀場。

慕尼黑啤酒節展現的是德國南部巴伐利亞邦的豐收富饒、當地文化的歷史傳承,更是名列德國 DAX 30 指數中 6 大藍籌企業展現競爭力與影響力的絕佳舞台──所以啤酒帳篷才會蓋得愈大愈好。

聽似荒唐,其實不然。許多總部設於慕尼黑的大企業,都喜歡招待重要客戶參加慕尼黑啤酒節,還要加上拜仁慕尼黑球會主場賽事的門票。去年 12 月,啤酒節主辦單位公布新規定,在周末下午 3 點後,只有 65% 座位可開放訂位,引起不少企業的恐慌。況且這一年一度的慶典,是慕尼黑公關人員們的最佳武器,BMW 汽車、慕尼黑再保 (Munich Re)、安聯集團 (Allianz)、林德集團 (Linde AG)、西門子 (Siemens)、Burda 媒體集團、德國蘭燈書屋 (Random House) 等,都絕不會放過在這場盛事中的曝光機會。

啤酒節帳篷中不乏企業經理人或社交名媛所舉辦的私人派對。德國租車業女王 Regine Sixt 就舉辦女性專屬派對,而 BMW 則辦了個十字弓射擊活動,該公司慕尼黑分部主管穿著傳統的及膝褲和背心出席。看一看它的賓客名單就能了解,這場活動是大人物們交流認識的好機會,出席者有巴伐利亞邦內政部長、寶萊納釀酒廠 (Paulaner) 執行長、還有建商、外科醫師、演員、模特兒等。(接下頁)[NT:PAGE=$]

只要是稍具規模的公司,必定要在啤酒節期間舉辦自家的啤酒派對。他們需要預約啤酒帳篷內的座位,規模從 900 人到 4000 人不等,而且需要很多很多的 VIP 包廂。因此啤酒帳篷內的空間非常珍貴,預約好的10人座,能在黑市賣到 3000 歐元價錢。

前往參加慕尼黑啤酒節的總人數約有 650 萬人,平均每天有 40.6 萬遊客湧入,但週末通常人更多,啤酒帳篷也會因為過於擁擠而在門口掛上手寫的「客滿暫時關閉」牌子。但所有啤酒帳篷能容納的酒鬼總人數為 11.4 萬人,即使分為午、晚兩場,仍可能有 20 萬人左右是來到啤酒節卻沒位子坐、沒酒喝。

由於人滿為患,每天傍晚的午、晚場交接,當帳外酒客已經等得不耐煩,帳內酒客又酒興正好不想離開時,就是鬧事最多的時段。如果打架鬧事演變得很嚴重,就交由警方特別小組來處理。

為了啤酒節,巴伐利亞警方在這段時間編制一個 300 人的部隊,他們的任務就是維持秩序,確保當地人、德國公民、外國遊客都能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但這個工作並不容易,今年啤酒節開幕首日,第一桶啤酒打開沒幾分鐘,就有喝掛的人被抬出來了。當天打烊時爆發 7 起啤酒杯互毆事件,荷蘭人與美國人打破頭,意大利人則和本地人扭成一團。除了打架,警方也得阻止喝醉的人做出公然猥褻之事,還有乞丐、扒手、騙子要抓。才第一天,警方就回報 201 起事件,比去年首日多了 20 件。

慕尼黑啤酒節是瘋狂的,喝茫的人們在此把文明與禮儀拋到一邊。警方人員說,有些人喝乾啤酒後,就把杯子往後一扔……那可是個容量 1 公升的沉重酒杯;還因智慧型手機盛行,有人大膽偷拍女性裙底風光,再上傳到色情網站上。

慕尼黑啤酒節也是傳統的,巴伐利亞邦的人們在迎向未來時,心中總是懷著過去。在啤酒節揭幕的盛大遊行上,帳篷主人們搭乘馬車,後面跟著釀造廠的六馬馬車,就像直接從19世紀的畫作裡走出。他們緩緩穿過慕尼黑市中心,駛向啤酒節場地中由西門子所造的雲霄飛車,也駛向 21 世紀的未來。(文:黃欣)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CH and tagged by News4Me.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News4Me

Globe-informer on Argentinian, Bahraini, Bavarian, Bosnian, Briton, Cantonese, Catalan, Chilean, Congolese, Croat, Ethiopian, Finnish, Flemish, German, Hungarian, Icelandic, Indian, Irish, Israeli, Jordanian, Javanese, Kiwi, Kurd, Kurdish, Malawian, Malay, Malaysian, Mauritian, Mongolian, Mozambican, Nepali, Nigerian, Paki, Palestinian, Papuan, Senegalese, Sicilian, Singaporean, Slovenian, South African, Syrian, Tanzanian, Texan, Tibetan, Ukrainian, Valencian, Venetian, and Venezuelan news

Leave a Reply